夷然自若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í rán zì ruò
基本解释指神态镇定,与平常一样。
出处《魏书 卢义僖传》:“内外惶怖,义僖夷然自若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夷然自若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夷然自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无中生有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” |
一败涂地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一败涂地。” |
良莠不齐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至我辈中,好丑不一,亦如人类之内,良莠不齐。” |
报仇心切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踌躇千百万遍,终是报仇心切,只得宁耐,看个居止下落,再作区处。” |
下车伊始 | 《隋书 刘行本传》:“然臣下车之始,与其为约。此吏故违,请加徒一年。” |
误付洪乔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沉者自沉,浮者自浮,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郎。” |
抉瑕擿衅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元传》:“遗脱纤微,指为大尤;抉瑕擿衅,掩其弘美;所谓‘小辩破言,小言破道’者也。” |
齐心并力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上托兄长虎威,深感众头领之德,齐心并力,救拔贱体,肝胆涂地,难以报答。” |
説古谈今 | |
借端生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