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行不一的成语故事


言行不一

拼音yán xíng bù yī

基本解释说的和做的不一致。

出处《逸周书 官人》:“言行不类相似,始终相悖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言行不一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言行不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兵无常势 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燕语莺啼 唐·皇甫冉《春思》诗:“莺啼燕语报新年,马邑龙堆路几千?”
风木叹 宋·陆游《焚黄》:“早岁已形风木叹,余生永废《蓼莪》诗。”
蜂拥而起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赞》:“陈涉首难,豪杰蜂起。”
流风余俗 宋·王安石《虔州学记》:“同四海于一堂之上,而流风余俗,咏叹之不息,凡以此也。”
南蛮鴃舌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也南蛮鴃舌之人,非先王之道。”
目不苟视 明·李贽《卓吾论略》:“吾大人何如人哉?身长七尺,目不苟视。”
无裨于事
徒劳而获
面壁而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