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斤八面的成语故事


半斤八面

拼音bàn jīn bā miàn

基本解释旧制一斤合十六两,半斤等于八两。一个半斤,一个八两,重量相等。比喻彼此一样,不分上下。亦作“一个半斤,一个八两”、“半斤对八两”。


暂未找到成语半斤八面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半斤八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所作所为 明 李贽《答周西岩书》:“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,皆是谁主张乎?”
掷地金声 《晋书 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
诡计多端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7回:“绪曰:‘维诡计多端,诈取雍州。’”
高业弟子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马融门徒四百余人,升堂进者五十余生,融素骄贵,玄在门下三年,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。”
生离死绝 《晋书·殷仲堪传》:“而一旦幽絷,生离死绝,求之于情,可伤之甚。”
知一不知十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结和》:“秦知进取之利,而不知鸿门之难,是以知一不知十也。”
同心一力 晋·袁宏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》:“近欲徙水北营,合于水南,同心一力,人自为战,何有不克哉?”
沓来麕至 梁启超《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·匈国之内乱及其原因》:“至难至险之现象,沓来麕至。”
贵壮贱老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匈奴列传》: “壮者食肥美,老者食其馀。贵壮健,贱老弱。”
卓诡不伦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向栩传》:“少为书生,性卓诡不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