较短量长的成语故事


较短量长

拼音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

基本解释指比较长短,评论优劣。

出处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较短量长,惟器是适者,宰相之方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较短量长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较短量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四面受敌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四面受敌,谓之衢处之国。”
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 鲁迅《立此存照》:“倘有不识时务者问:‘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,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……则将如何?’我觉得颇费唇舌。”
大事不糊涂 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”
焦唇干肺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顺民》:“三年苦身劳力,焦唇干肺,内亲群臣,下养百姓,以来其心。”
兴味索然 清 王韬《瀛壖杂志》:“卓午来游者,络绎不绝。溽暑蒸郁,看花之兴味索然矣。”
如椽大笔 宋 邵雍《大字吟》:“诗成半醉正陶然,更用如椽大笔抄。”
拨万轮千 元 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一折:“一盏盏接入手,可都干干的咽,卖弄他掂斤播两,拨万轮千。”
半涂而废 参见“半途而废”。
鹤立企伫 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实怀鹤立企伫之心。”
两得其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