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豫狐疑的成语故事


犹豫狐疑

拼音yóu yù hú yí

基本解释犹豫:迟疑不定;狐疑:狐狸多疑,因指犹疑不决。迟疑不决。

出处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心犹豫而狐疑兮,欲自适而不可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犹豫狐疑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犹豫狐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暴内陵外 《周礼 夏官 司马上》:“贼贤害民,则伐之,暴内陵外,则坛之。”
血盆大口 唐 变文《叶净能诗》:“眼如悬镜,口若血盆,毒气成云。”
闳言高论 宋·欧阳修《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》:“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,恃其所载之在文也。”
敲膏吸髓 清·王韬《西人重日轻华》:“其取之于民间,前时不过什二,今则几至于敲膏吸髓,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。”
行易知难 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二讲:“天下的事情,的确是行易知难。”
盲风妒雨 明·魏大中《答方孩未》:“而盲风妒雨,夜半陡作,瓣瓣沾泥矣。”
望风承旨 《晋书·石崇传》:“骏戚属尊重,权势赫奕。内外有司,望风承旨。”
闻风而逃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2回:“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,早已闻风而逃。”
繁称博引 清·曾国藩《<湖南文征>序》:“而论文但崇体要,不尚繁称博引。”
七子均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