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倡此和的成语故事

拼音bǐ chàng cǐ hè
基本解释和:附和;应和。比喻一方倡导,别一方效法;或互相配合,彼此呼应。
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6回:“二人先通了郤克,然后谒见晋景公,内外同心,彼倡此和,不由晋景公不从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彼倡此和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彼倡此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当头棒喝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竖起拂子,僧便喝,师便打。” |
情意绵绵 | 周恩来《别李愚如并示述弟》:“何况情意绵绵,‘藕断丝不断’。” |
浪子宰相 | 《三朝北盟会编》:“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,踢尽天下球,做尽天下官,而都人亦呼季彦为浪子宰相。” |
缘薄分浅 |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无名氏<点绛唇·相思>》:“想的人心似刀割,肉似锤剜,也是我缘薄分浅,不能勾永久团圆。” |
避烦斗捷 | 清 薛福成《选举论下》:“惟小楷试贴,一望可知优劣,不能无偏重之势,避烦斗捷,流风相师,久之而考者阅者,皆忘其所以然。” |
横说竖说 | 《景德传灯录·希运禅师》:“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,横说竖说,犹未知向上关棙子。” |
朱轓皂盖 | 南朝 梁 江淹《萧太尉上便宜表》:“朱轓皂盖,古无滥秩。” |
革面悛心 | 唐·刘禹锡《代谢赴行营表》:“以忠义感胁从之伍,以含弘安反侧之徒。革面悛心,期乎不日。” |
硃批谕旨 | |
听谗惑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