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倡此和的成语故事


彼倡此和

拼音bǐ chàng cǐ hè

基本解释和:附和;应和。比喻一方倡导,别一方效法;或互相配合,彼此呼应。

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6回:“二人先通了郤克,然后谒见晋景公,内外同心,彼倡此和,不由晋景公不从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彼倡此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彼倡此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苍黄翻覆 春秋 鲁 墨翟《墨子 所染》:“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’”
路人皆知 晋 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吾不能坐受废辱,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。”
无能为力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此罪至重,微我难解脱,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。”
清平世界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五卷:“你须不是史思明的贼党,清平世界,谁敢调弄良家女子。”
革面洗心 《周易 革》:“君子豹变,小人革面。”
置水之清 唐·刘禹锡《答饶州元使君》:“置水之清必励,则人知敬。”
钻隙逾墙 宋·陈亮《祭潘叔度文》:“此钻隙逾墙之贱,而惧行已之无耻也。”
易子而食 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”
雨断云销 宋·石孝友《醉落魄》词:“归期莫负青笺约。雨断云销,总是初情薄。”
荷橐持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