沐猴而冠的成语故事


沐猴而冠

拼音mù hóu ér guàn

基本解释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猕猴装扮成人样。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;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沐猴而冠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沐猴而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悬石程书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”
犹豫不定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章:“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,马连福来了,真是天遂人愿。”
文笔流畅
酒肉兄弟 清 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二回:“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,叫做破面鬼。”
正明公道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!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,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!人干不出来的事,你干出来了!还要卖人的老婆?你卖坟上的树,卖老婆使不得么?”
力竭声嘶 清 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结论》:“度未有不索然气沮,力竭声嘶,一蹶再蹶,而吾丧我者。”
抵足谈心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8回:“此荒港又不知离城多远……不如竟在弟船过夜,抵足谈心。”
执文害意 宋·苏轼《应诏论四事状》:“推考其故,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,谓非贫乏不在此数。”
著有成效
云奔之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