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瞪口呆的成语故事


目瞪口呆

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

基本解释瞪:睁大眼睛直视;呆:发愣。眼睛大睁;眼珠发直;张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。

出处元 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目瞪口呆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目瞪口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报仇心切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踌躇千百万遍,终是报仇心切,只得宁耐,看个居止下落,再作区处。”
知我罪我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《春秋》,天子之事也。是故孔子曰:‘知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罪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’”
每饭不忘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文帝曰:‘吾居代时,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,战于钜鹿下。今吾每饭,意未尝不在钜鹿也’”
胜负兵家之常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1回:“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,数败于羽,后九里山一战成功,而开四百年基业,胜负兵家之常,何可自隳其志!”
海涯天角 明·刘基《声声慢·咏愁》词:“雨冷云昏日暮,海涯天角轻衾。”
痛涤前非 《清史稿·恂勤郡王允题传》:“今允题居马兰峪,欲其瞻仰景陵,痛涤前非。”
心长发短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发短而心甚长,其或寝处我矣。”
日滋月益 宋·司马光《重微》:“朝夕狎玩,未睹其害,日滋月益,遂至深固,比知而革之,则用力百倍矣。”
笔困纸穷
难得者时,易失者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