席地而坐的成语故事


席地而坐

拼音xí dì ér zuò

基本解释席:坐席。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。现多指坐在地面上。

出处《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》:“但御军整众,都无纪律,当食造庖厨,往往席地而坐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席地而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席地而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雷大雨小
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 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14出:“有缘千里能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。”
难分难解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9卷:“为些风情事,做了出来,正在难分难解之际,忽然登第。”
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9回:“霁云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,怏怏的带马出城。”
自负其能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李广才气,天下无双,自负其能,数与虏敌战,恐亡之。”
推诚待物 《明史·邹智传》:“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?由其进身之初,多出私门,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。”
花街柳市 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四回:“花街柳市,你恋着蜂蝶采。”
百喙难辞 清 夏燮《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》:“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,因乘间自尽。”
东推西阻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五回:“都氏只是拣精剔肥,东推西阻,媒婆说得丑些,又落得好推。”
黄土包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