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言舌辩的成语故事


能言舌辩

拼音néng yán shé biàn

基本解释言:说,讲;辩:辩论。形容很会说话,善于辩论,口才好。

出处明·黄元吉《流星马》第一折:“圣人着小官传与李道宗,便着差能言舌辩,通晓沙漠人言说语,你可去说将这匹马来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能言舌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能言舌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机不可失 五代 安重荣《上石敬瑭表》:“须知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。”
赫赫炎炎 〗《诗经 大雅 云汉》:“旱既大甚,则不可沮,赫赫炎炎,云我无所。”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胜、广熛起,梁、籍扇烈,赫赫炎炎,遂焚咸阳。”
道边苦李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雅量》:“王戎七岁,尝与诸小儿游,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,诸儿竞走取之,唯戎不动。人问之,答曰:‘树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’取之信然。”
言不诡随 唐·张说《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》:“清明虚受,磊落标奇,言不诡随,行不苟合,游必英俊,门无尘杂。”
死而无怨 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不是我闲淘气,便死呵死而无怨,待悔呵悔之何及!”
身非木石 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身非木石,独与法吏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谁可告愬者?”
日月如箭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8回:“俗云日月如箭……转瞬便隔了年头。”
凶年饥岁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凶年饥岁,君之民,老弱转乎沟壑,壮者散而之四方者,几千人矣。”
屡次三番 瞿秋白《乱弹 一种云》:“那云为什么这样屡次三番的摧残光明?”
束在高阁 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汪遵》:“朱门富家,积书万卷,束在高阁,尘暗签轴,蠹落帙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