吞云吐雾的成语故事


吞云吐雾

拼音tūn yún tǔ wù

基本解释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,不吃五谷,后形容人吸烟。

出处《梁书 沈约传》:“始餐霞而吐雾,终凌虚而倒影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吞云吐雾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吞云吐雾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
舞凤飞龙 宋·张孝祥《鹧鸪天·赠钱横州子山》词:“舞凤飞龙五百年,尽将锦绣裹山川。”
鳞次栉比 明 陈贞慧《秋园杂佩 兰》:“自长桥以至大街,鳞次栉比,春光皆馥也。”
纳履决踵 明 程登吉《幼学琼林 贫富》:“曾子捉襟见肘,纳履决踵,贫不胜言。”
红灯绿酒 清·黄遵宪《邻妇叹》诗:“遥闻长官高堂上,红灯绿酒欢未足。”
好谋而成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
钟鼓馔玉 唐·李白《将进酒》诗:“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愿醒。”
格物穷理 明·方孝孺《答郑仲辩》:“其无待于外,近之于复性正心,广之于格物穷理。”
子孙后辈 邓小平《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》:“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,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。”
肃慎之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