汗流至踵的成语故事

拼音hàn liú zhì zhǒng
基本解释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出处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御寇伏地,汗流至踵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汗流至踵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汗流至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散带衡门 | 《诗经·阵风·衡门》:“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。” |
东歪西倒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9回:“日暮挑灯闲徙倚,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?及至归来沉醉矣,东歪西倒扶难起。” |
柳门竹巷 | 唐 刘禹锡《伤愚溪三首》诗云:“……柳门竹巷依依在,野草青苔日日多。纵有邻人解吹笛,山阳旧侣更谁过” |
来回来去 | |
项庄之剑,志在沛公 | 李大钊《国民之薪胆》:“盖项庄之剑,志在沛公,青岛之用兵,不在报德之前仇,非在履英之盟约,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,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。” |
功烈震主 | 宋·李觏《袁州州学记》:“功烈震主者,闻命而释兵。” |
智均力敌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,搏战旷日,智均力敌,兵不速决,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,然后宜选持重之将,承寇贼之要,相时而后动,择地而后行,一举更无余事。” |
良心发现 | |
丑腔恶态 | |
薄海腾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