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意孤行的成语故事


一意孤行

拼音yī yì gū xíng

基本解释不接受人家的劝告;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(行:行动;做)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》:“禹为人廉倨。为吏以来,舍无食客。公卿相造请禹,禹终不报谢,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,孤立行一意而已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意孤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意孤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步罡踏斗 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三回:“[孔明]日则计议军机,夜则步罡踏斗。”
右翦左屠
临河羡鱼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林训》:“临河而羡鱼,不若归家织网。”
水流湿,火就燥 《易 乾》:“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……各从其类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此二者以形象相感。水流於地,先就湿处;火焚其薪,先就燥处。”
不可胜书 唐·权德舆《齐成公神道碑铭序》:“成天下重名硕望者,不可胜书。”
狗彘不食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
火冒三尺 姚雪垠《李自成 》第一卷第十五章:“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,他不禁火冒三尺,恨恨地骂了一声:‘该死!’”
紧行无善踪
坐树无言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
二不挂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