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于心应于手的成语故事


得于心应于手

拼音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

基本解释得:获得,领悟;应:适应。领悟到要领,做起来顺手。形容功夫到家,心手相应。

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口不能言,有数存焉于其间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得于心应于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得于心应于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神鬼不测 元 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三折:“贤士展神鬼不测之机,兴一旅之师,辅佐公子,以成大事。”元 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一折:“若论我腹中的兵书,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,有捉鼠拿猫之法。”
言语道断 《缨珞经》:“言语道断,心行所灭。”
积雪囊萤 元·郑光祖《梅香》第一折:“使小姐振厥家声,又何须悬头刺股、积雪囊萤,那里也齐家治国、显姓扬名。”
泛应曲当 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:“若得胸中义理明,从此去量度事物,自然泛应曲当。”
耕云播雨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71章:“看到了给青庄稼苗耕云播雨的秘密,和那‘万紫千红结队来’的远景风光……”
万代之业 唐·王勃《三国论》:“不能恢崇万代之业,创建七百之基。”
莺期燕约
同恶共济 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·曹汝霖》:“要之官官相护,同恶共济。”
矢人惟恐不伤人
上书言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