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í zhī wú wèi,qì zhī bù gān
基本解释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
出处鲁迅《书信集·致章廷谦》:“这一种杂志,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貂蝉满座 | 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下》:“武冠,一曰武弁大冠,诸武官冠之。侍中,中常侍加黄金珰,附蝉为文,貂尾为饰,谓之‘赵惠文冠’。” |
血债累累 | 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二章:“这狗仗官势、血债累累的地头蛇,被暴怒的人们活活地埋进沙坑。” |
东方将白 | |
十口相传 | 茅盾《第二天》:“于是接连地来了许多十口相传的‘战报’,日本海军司令部已经被我方占领了。” |
文责自负 | 梁遇春《醉中梦话(一)》:“梦里未必说话,醉中梦话云者,装糊涂,假痴聋,免得‘文责自负’云尔。” |
戴盆望天 | 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,故绝宾客之知,亡家室之业,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,务一心营职,以求亲媚于主上。” |
大辩若讷 | 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 |
行不由西州路 | 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薨后,辍乐弥年,行不由西州路。” |
造言捏词 | 明·李贽《穷途说》:“今既乱以皮鞭打常闻矣,犹然不得快活,复怨怒上山,造言捏词。” |
贝联珠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