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毁之制的成语故事


不毁之制

拼音bù huǐ zhī zhì

基本解释毁:毁坏;制:制度。不可破坏的制度。指经久不变的制度。

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宣卞皇后纪》:“而未著不毁之制,惧论报德之义,万世或阙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毁之制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毁之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牛骥同槽 汉·焦赣《易林·升之小畜》:“牛骥同槽,郭氏以亡。”
回旋余地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3回:“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,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,只好挺身而出,作孤注一掷了。”
扞格不入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发然后禁,则扞格而不胜。”郑玄注:“扞:坚不可入之貌。”
肆言如狂 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河北道士》:“宣和七年正月望夜,京师太一宫张灯,观者塞道。二人坠于池,宫率急拯之,不肯上,肆言如狂。”
相忘江湖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曲曲折折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2回:“彩云不及细看,却被那妇人不由分说就扶上台阶,曲曲折折,走到一面大镜子面前,那妇人把镜子一推,却呀的一声开了,原来是个门儿。”
阮囊羞涩 元 阴时夫《韵府群玉 七阳 一钱囊》:“阮孚持一皂囊,游会稽,客问:‘囊中何物?’曰:‘但有一钱看囊,恐其羞涩。’”
大匠不斫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贵公》:“处大官者,不欲小察,不欲小智。故曰:‘大匠不斫,大庖不豆,大勇不计,大兵不寇。’”
兼资文武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平陵朱云,兼资文武,患正有智略。”
无父挝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