弩下逃箭的成语故事

拼音nǔ xià táo jiàn
基本解释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。因弩箭射远不射近,故有此比喻。
出处宋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下:“今若匿得吾一身,则脱汝辈数家之祸,然万无搜近之理,所谓‘弩下逃箭’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弩下逃箭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弩下逃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毕其功于一役 | 孙中山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,睹其祸害于未萌,诚可举政治革命、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。” |
顺顺当当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0回:“那怪物暗自欢喜,顺顺当当的,要行者驮他。” |
星霜荏苒 | 唐·温庭筠《寄崔先生》:“星霜荏苒无音信,烟水微茫变姓名。” |
撞头搕脑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四十九:“政如义理,只理会得三二分,便道只恁地得了,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。” |
功不补患 | 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汉击匈奴,虽得阴山,枕骸遍野,功不补患。” |
现世报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8回:“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,还在这里;却又无男无女,靠唱道情度日。” |
僵李代桃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胭脂》:“彼逾墙钻隙,固有玷夫儒冠;而僵李代桃,诚难消其冤气。” |
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,而仁义存焉。” |
杀身成仁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 |
四冲六达 | 宋·陈师道《徐州学纪》:“徐地东近齐鲁,北属赵魏,南引江淮,西通梁宋,四冲六达之郊,南北之亢颈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