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出有名的成语故事


师出有名

拼音shī chū yǒu míng

基本解释师:军队;名:名义,引伸为理由。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。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。
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师必有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师出有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师出有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首加额 宋·司马光《谕若讷》:“上乃飞白‘安静’二字,以赐若讷,若讷然后举首加额,受而藏之。”
心细于发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,力大于身,还心细于发。”
不知就里 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四卷:“你寻思,甚做处,不知就里,直恁冲冲怒?”
涕泪交下 《魏书 临淮王谭传》:“彧闻乐声,歔欷,涕泪交下,悲感傍人,衍为之不乐。”
逾墙窥隙 语出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日长似岁 宋 陆游《秋思》诗:“日长似岁闲方觉,事大如天醉亦休。”
郑卫之声 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,呕吟感伤,扬激楚之遗风。”
薰莸错杂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第一卷:“玉石不分,薰莸错杂。”
金科玉条 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纲挈目张 清 魏源《道光丙戌海运记》:“于是南北并举,纲挈目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