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大同,存小异的成语故事


求大同,存小异

拼音qiú dà tóng,cún xiǎo yì

基本解释在大的、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,而对某些小的、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。


暂未找到成语求大同,存小异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求大同,存小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过而能改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
多如牛毛 《北史 文苑传序》:“学者如牛毛,成者如麟角。”
为时过早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君子之交》:“这些问题现在下结论,恐怕为时过早。”
遗俗绝尘 清·戴名世《和陶诗》序:“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,流离患难之际,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。”
遗风余烈 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夫乐本情性,浃肌肤而臧骨髓,虽经乎千载,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。”《晋书·刘颂传》:“如或当身之政,遗风余烈不及后嗣。”
外强中瘠 清·黄钧宰《金壶浪墨·英国被兵》:“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,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,积岁构兵,外强中瘠。”
黄童白叟 唐 韩愈《元和圣德》诗:“卿士庶人,黄童白叟,踊跃欢呀。”
描龙刺凤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风月瑞仙亭》:“诗词歌赋,琴棋书画,描龙刺凤,女工针指。”
心怡神悦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引起:“不知君子那三件至乐的事,另有心怡神悦形容不到的田地。”
衣取蔽寒 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“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