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大同,存小异的成语故事


求大同,存小异

拼音qiú dà tóng,cún xiǎo yì

基本解释在大的、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,而对某些小的、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。


暂未找到成语求大同,存小异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求大同,存小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闻风丧胆 唐 李德裕《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》:“故能望影揣情,已探致虏之术;岂止闻风破胆,益坚慕义之心。”
男女老少 光未然《黄河大合唱 黄水谣》:“麦苗肥,稻花香,男女老少喜洋洋。”
柙虎樊熊
相时而动 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许无刑而伐之,服而舍之,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,可谓知礼矣。”
弓马娴熟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:“若得此人,可以攻打贼巢。更兼他深通武艺,弓马娴熟。”
敛影逃形 南朝·梁·江淹《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》:“方敛影逃形,匡坐编蓬之下,遂遭烟露余彩,日月末光。”
形诸笔墨 鲁迅《<出关>的“关”》:“但若形诸笔墨,昭示读者,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,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。”
剗恶锄奸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他杀人污佛地,我救苦下云端,剗恶锄奸。”
撮科打閧
转侧不安 汉·王充《论衡·案书》:“二语不定,转侧不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