貌合神离的成语故事


貌合神离

拼音mào hé shén lí

基本解释貌:外表;神:内心。指外表上一致;内心里不一样。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;而实际上各怀心思。

出处清 宣鼎《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》:“自有此宠复,神意即淡然,偶有酬对,亦只貌合神离耳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貌合神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貌合神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顺口溜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:上面放,下面望,中间有些顶门杠!”
半半路路
狐朋狗党 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他那里暗暗的藏,我须索紧紧的防,都是些狐朋狗党。”
文经武略 《隋书·高帝纪》:“文经武略,久播朝野。”
名满天下 先秦 管仲《管子 白心》:“名满于天下,不若其已也。”
风回电激 唐·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打球》:“玄宗东西驱突,风回电激,所向无前。”
倾肠倒肚 《朱子语录》:“圣人肚肠,更无许多廉纤缠绕,丝来线去。”
嘁哩喀喳
焚林竭泽 清·黄宗羲《明司马澹若张公传》:“窃恐焚林竭泽之后,能无鱼惊鸟散之忧?”
三尸神暴跳,七窍内生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