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臂当辕的成语故事

拼音táng bì dāng yuán
基本解释螳臂:螳螂的前腿;当:阻挡;辕:借指车。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
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势弱难敌,谓之螳臂当辕;人生易死,乃曰蜉蝣在世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螳臂当辕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螳臂当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气急败坏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,走到山寨里叫道:‘苦也!苦也!’” |
自信不疑 | 宋·苏轼《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为政之日,自信而不疑。” |
活现眼 | |
精悍短小 | 宋·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·毕再遇》:“淳熙间,以勇名于军,精悍短小,盖骁将也。” |
瞰亡往拜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亦瞰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” |
赏罚分明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敞传》:“敞为人敏疾,赏罚分明,见恶辄取,时时越法纵舍,有足大者。” |
整躬率物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十回:“为此拿定了主意,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,好等他们出去,整躬率物,出身加民。” |
齐心同力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“齐心同力,锐气益壮。” |
靡坚不摧 | 郑藻如《<盛世危言>序》:“陶斋之书之切直,洞中夫时局之隐微,斯不啻李将军射虎之矢,靡坚不摧。” |
年方弱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