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法自毙的成语故事


作法自毙

拼音zuò fǎ zì bì

基本解释毙:倒下;死去。自己立法;却使自己受害。比喻自作自受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商君列传》:“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作法自毙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作法自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梁孟相敬 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伯通察而异之,曰:‘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,非凡人也。’”
反唇相稽 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妇姑不相说(悦),则反唇而相稽。”
不进则退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卷:“凡人不进则退也。”
目空一切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但他恃着自己学问,目空一切,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。”
据鞍读书 《渊鉴类函·驴三》:“江邻几调蓝山尉,骑驴赴官,第据鞍读书,至迷失道,家人求之乃觉。”
本性难移 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每无恩义,本性难移,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。”
丢心落意 沙汀《淘金经》:“表婶婶显出一副丢心落意的神情。”
踢踢绊绊
箫心剑态
蓬心蒿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