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信弃义的成语故事


背信弃义

拼音bèi xìn qì yì

基本解释背:违背。信:信用;弃:丢弃;义:道义。不讲信用。不讲道义也作“弃信忘义”。

出处《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背信弃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背信弃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大海捞针 明 王錂《春芜记 定计》:“觅利如大海捞针,搅祸似干柴引火。”
山穷水断 北周·庾信《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溪间峥嵘,岩崖豁险,山穷水断,马束桥飞。”
铁杵成针 明 郑之珍《目连救母 四 刘氏斋尼》:“好似铁杵磨针,心坚杵有成针日。”
老龟刳肠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》:“神龟能见梦于元君,而不能避余且之网,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,不能避刳肠之患。”
老身长子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乃始率其群徒,辩其谈话,明其辟称,老身长子,不知恶也。”
随珠和璧 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,以药敷之而愈;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,因曰随侯珠,又称灵蛇珠。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,先后献给武王、文王,均以为石,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;成王登位,使人剖璞,果得夜光宝玉,因命之曰和氏璧。
龙腾虎掷 清·夏清贻《何日醒·东三省》:“战鼓三挝,龙腾虎掷挪。”
弘此远谟
黨同妬異
痌心疾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