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私两济的成语故事

拼音gōng sī liǎng jì
基本解释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。
出处《晋书 阮种传》:“若人有所患苦者,有宜损益,使公私两济者,委曲陈之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公私两济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公私两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夺人之爱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你不是跟她很好么?夺人之爱,我可不来。人弃我取,我更不来。” |
无所不包 | 东汉 王充《论衡》:“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,才高知大,故其于道术,无所不包。” |
多愁善病 | 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回:“假使天下有这样一个人,又与我同生同死,小弟也不得这样多愁善病!” |
屋上乌 | 《韩诗外传》第三卷:“爱其人及屋上乌,恶其人者憎其胥余。” |
啮雪吞毡 | 明 高明《汲古阁本琵琶记》第二十一出:“啮雪吞毡,苏卿犹健;餐松食柏,到做得神仙侣。这糠呵!纵然吃些何虑?” |
病魔缠身 | 《辞海 词语分册下》:“(病魔)谓疾病缠身。” |
名落孙山 | 宋 范公偁《过庭录》:“吴人孙山,滑稽才子也。赴举他郡,乡人托以子偕往。乡人子失意,山缀榜末,先归。乡人问其子得失,山曰:‘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’” |
乐而不厌 | 宋·欧阳修《六一笔记·夏日学书说》:“使其遂至于工,可以乐而不厌。” |
踅手踅脚 | |
黄花地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