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奉阴违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áng fèng yīn wéi
基本解释阳:表面;奉:奉行;遵守;阴:背后;暗里;违:违背。表面上遵从;暗地里违背。
出处明 范景文《革大户行召募疏》:“如有日与胥徒比,而阳奉阴违,名去实存者,断以白简随其后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阳奉阴违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阳奉阴违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万无一失 |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 |
无影无形 | 元·杨暹《刘行首》第一折:“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。” |
牛之一毛 | 《魏略》:“臣知言出必死,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,生既无益,死亦何损?” |
清耳悦心 | 宋·张耒《鸣蛙赋》:“春露初霭,朝华始敷,文羽清喙,飞鸣自如,若奏琴筝而和笙竽,清耳悦心,听者为娱。” |
冯唐已老 | 唐 王维《重酬苑郎中》诗:“扬子《解嘲》徒自遣,冯唐已老复何论。” |
全能全智 | 郭沫若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:“它是‘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’的全能全智。” |
超乎寻常 | 孙力《都市风流》第五章:“张义民以超乎寻常的忍耐力来对待这场决定他命运、前途的恋爱。” |
损上益下 | 《周易·益》:“益,损上益下,民悦无疆。” |
亡国之事 | |
水清石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