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水叠桥的成语故事


遇水叠桥

拼音yù shuǐ dié qiáo

基本解释遇水阻拦,就架桥通过。形容不怕阻力,奋勇前进。

出处元 无名氏《衣袄车》第二折:“也不用排军校,你端的逢山开道,遇水叠桥。”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八回:“老施主见得最是,但我还有三个小徒,逢山开路,遇水叠桥,保护贫僧,方得到此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遇水叠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遇水叠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一落千丈 唐 韩愈《听颖师弹琴》:“跻攀分寸不可上,失势一落千丈强。”
牙牙学语 唐·司空图《障车文》:“二女则牙牙学语,五男则雁雁成行。”
无地自容 《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》:“外道无地自容,四众一时唱快处。”
壮士断腕 唐·窦皐《述书赋下》:“君子弃瑕以拔才,壮士断腕以全质。”
骚人墨客 《宣和画谱 宋迪》:“运思高妙,如骚人墨客登高临赋。”
看朱成碧 南朝 梁 王僧孺《夜愁》诗:“谁知心眼乱,看朱忽成碧。”
探骊得珠 清 陈其元《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》:“如探骊得珠,觉前贤纷纷议论,均为饶舌矣。”
雄兵百万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九里山前怨气缠,雄兵百万命难延。”
万无此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