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而不死的成语故事


老而不死

拼音lǎo ér bù sǐ

基本解释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,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。

出处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是为贼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老而不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老而不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捉衿见肘 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。”
十亲九故 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一折:“受千辛万苦,想十亲九故,在三江五湖。”
错认颜标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八:“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作鲁公。
童男童女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使人仍赍童男童女,入海求之。”
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 元·孟德耀《举案齐眉》第二折:“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。这小贱人无理,瞒着老夫,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。”
破釜焚舟 语出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,而发其机,焚舟破釜,若驱群羊。”
违条犯法 元·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他做了违条犯法的事,昨已斩了。”
羽翮已就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,羽翮已就,横绝四海。”
洞彻事理
隘隘亨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