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辨菽麦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
基本解释辨:分清;菽:豆类。分不清豆子和麦子。形容愚昧无知;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。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。”杜预注:“菽,大豆也。豆麦殊形易别,故以为痴者之候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不辨菽麦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不辨菽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全心全意 | 茅盾《鼓吹集》:“体验生活的时候,就应该全心全意生活,把找题材的心思完全搁起来。” |
问诸水滨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四年》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!” |
漂蓬断梗 | |
晕晕沉沉 | |
海立云垂 | 唐·杜甫《朝献太清宫赋》:“九天之云下垂,四海之水皆立。” |
火然泉达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” |
一木破天 | |
乌衣子弟 |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拒媒》:“水阁含春,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。” |
仰面唾天 | |
花烛红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