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语颐指的成语故事


眼语颐指

拼音yǎn yǔ yí zhǐ

基本解释颐指:以下巴的动向示意。用眼色或下巴的动向示意。

出处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·正监蒙难纪略》:“监不开口明说,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,或眼语颐指,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眼语颐指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眼语颐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大方之家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
齐轨连辔 清·王灼《游歙西徐氏园记》:“且吾数人暂合于此,一日别去,将欲从数百里外齐轨连辔,复为此穷日之游,其又可得邪?”
悬车之年 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昔郑武公年过八十,入为周司徒,虽过悬车之年,必有可用。”唐·许浑《贺少师相公致政》诗序:“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,二表乞罢将相。”
风起云飞 汉·刘彻《秋风辞》:“秋风起兮白云飞……箫鼓鸣兮发戟歌。”
先号后笑 《易·同人》:“九五,同人先号咷而后笑,大师克相遇。”
裂眦嚼齿 宋·陆游《跋傅给事帖》:“某甫成童,亲见当时士大夫,相与言及国事,或裂眦嚼齿,或流涕痛哭。”
纵理入口 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许负指其口曰:‘有纵理入口,此饿死法也。’”
坐以待亡 梁启超《政闻时言·读宣统二年十月三日上谕感言》:“人心风俗其他之病征尚不深患,而惟此坐以待亡之心理最为足患。”
和声细语
玉软香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