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颤心寒的成语故事


胆颤心寒

拼音dǎn chàn xīn hán

基本解释颤:颤抖;寒:忧惧,战栗。形容极度惊慌恐惧。

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96回:“半空中一声霹雳,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胆颤心寒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胆颤心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服低做小 元·李文蔚《圯桥进履》第二折:“我又索含容折节,屈脊躬身,伏低做小,跪膝在尘埃。”
幽明异路 唐·朱庆余《冥音录》:“幽明异路,人鬼道殊,今者人事相接,亦万代一时。”
闻风而起 宋 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
归真返璞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归真返璞,则终身不辱也。”
钳口吞舌 南朝·梁·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若使下官事非其虚,罪得其实,亦当钳口吞舌,伏匕首以殒身。”
上蒸下报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5卷:“至如上蒸下报,同人道于禽兽;钻穴逾墙,役心机于鬼蜮。”
柱小倾大 《汉书 李寻传》:“屋大柱小,可为寒心。唯陛下亲求贤士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天下事重大,臣之任当得贤能者。”
凿齿磨牙
影骇响震
扑击遏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