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而不露的成语故事


秘而不露

拼音mì ér bù lù

基本解释严守秘密,不肯吐露。

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董昭传》:“秘而不露,使权得志,非计之上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秘而不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秘而不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钟馗捉鬼 宋·王莹《群书类编故事·梦钟馗》:“钟馗捉鬼。”
东支西吾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[妙观]下第三局时,频频以目送情。小道人会意,仍旧东支西吾,让他过去。”
盂方水方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君道》:“君者盘也,盘圆而水圆;君者盂也,盂方而水方。”
貌是心非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》:“汝近乃作负心事,知从前规言矩步,皆貌是心非,今不复畏汝矣。”
拉不下脸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我表示拉不下脸,只好随他们去抄,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。”
亥豕鲁鱼 宋·文天祥《谢何枢密梦然启》:“其如亥豕鲁鱼之谬,深有惭于负乘,敢自己于循墙。”
鸿篇巨著 柯灵《香雪海 散文——文学的轻骑队》:“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,是产生诗的时代,也是产生绚烂多采、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。”
召父杜母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:“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”
遁迹藏名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九回:“功成辞赏,遁迹藏名。”
言清行浊 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