裁长补短的成语故事


裁长补短

拼音cái cháng bǔ duǎn

基本解释裁:剪裁。指吸收别人长处,以弥补自己的不足。

出处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》下卷:“安道诗虽嫩弱,有清上之句。裁长补短,袁彦伯之亚乎?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裁长补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裁长补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寥寥无几 明 胡应麟《诗薮 内篇》:“建安以后,五言日盛,晋宋齐间,七言歌行寥寥无几。”
寒蝉凄切 晋·陆云《陆清河集·寒蝉赋》:“于是贫居之士,喟尔相与而俱叹曰:‘寒蝉哀鸣,其声也悲;四时去暮,临河徘徊。’”
驴唇马觜
硕学通儒 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点金无术 明·徐光启《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》:“只今辽左用饷不赀,司农束手,臣又一一求多,实是点金无术。”
貂裘换酒 宋 张辑《贺新郎 乙未冬别冯可久》:“且趁霜天鲈鱼好,把貂裘换酒长安市。”
花朝月夜 《旧唐书 罗威传》:“每花朝月夕,与宾佐赋咏,甚有情致。”
遣词措意 宋·吴开《优古堂诗话》:“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,则遣词措意,皆相缘以起,有不自知其然者。”
立盹行眠 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我,我,我立盹行眠。”
鬼火狐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