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
基本解释问:询问,鼎:古代煮东西的器物,三足两耳,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中原:黄河中下游一带,指疆域领土。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
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
暂未找到成语问鼎中原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问鼎中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叨陪末座 | 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兴,筵末坐啐醴。” |
不失圭撮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律历志上》:“量多少者不失圭撮。” |
一叶扁舟 | 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驾一叶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” |
承上起下 | 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故君子戒慎”唐孔颖达疏:“故,承上起下之辞。” |
邹衍谈天 | 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;奭也文具难施……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。’” |
遐州僻壤 | 明·宋濂《送王明府之官序》:“我国家重于民社之寄,虽遐州僻壤,必慎选守令以抚摩其人民,苏息其凋瘵。” |
以容取人 | 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孔子曰:‘以容取人乎,失之子羽;以言取人乎,失之宰予。”《孔子家语·子路初见》:“以容取人,则失之子羽; 以辞取人,则失之宰予。” |
斩头沥血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我是斩头沥血的人,何肯戏弄良人!” |
巧言不如直道 | |
出尘之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