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于上天的成语故事


难于上天

拼音nán yú shàng tiān

基本解释比上天还难。形容极其困难,不易实现。

出处汉 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必若所欲为,危于累卵,难于上天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难于上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难于上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血流成河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”
优哉游哉 《诗经 小雅 采菽》:“优哉游哉,亦是戾矣。”
拟于不伦 陈寅恪《论再生缘》:“能读英文者,颇怪其拟于不伦。”
直言正色 《三国志·魏志·国渊传》:“每于公朝论议,常直言正色,退无私焉。”
别开一格 陈春华《丙午萍醴起义记》:“是役事迹,冯自由同志之《开国前革命史》已将大略记录,故本篇别开一格。将当日香港《中国日报》纪录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资料,详细排叙,不厌求详。”
埋天怨地 元 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每日在吾庙里,埋天怨地。”
铁石心肠 唐 皮日休《桃花赋序》:“疑其铁肠石心,不解吐婉媚辞。”
顾犬补牢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发踊冲冠 宋·徐爰《旄头说》:“臣谓壮士之怒,发踊冲冠,义取於此。”
一班半点 宋·黄庭坚《望远行》词:“且与一班半点,只怕你没丁香核。”宋·无名氏《错立身》戏文第二出:“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,争奈撇不下此妇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