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

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
基本解释名正:名义或名分正当;言顺:道理讲得通。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
出处春秋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名正言顺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名正言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事出有因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回:“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,说了些'事出有因,查无实据'的话头,禀复了制台。” |
有口难开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如今我们来拿你去见阎罗王,只教你有口难开。” |
分我杯羹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则幸分我一杯羹。” |
风里杨花 | 元·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二折:“恰便似风里杨花,水上幻泡。” |
群疑满腹 |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群疑满腹,众难塞于胸中。” |
哭天抹泪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2回:“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,在家里哭天抹泪的。” |
凿楹纳书 | 《晏子春秋·杂下三十》:“晏子病,将死,凿楹纳书焉。谓其妻曰:‘楹语也,子壮而示之。’” |
片笺片玉 | 宋·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:“李峤善文,作《少室记》,富赡华美,人谓片笺片玉。” |
村歌社舞 | 宋·杨万里《宿新市徐公店》诗:“春光都在柳梢头,拣折长条插洒楼。便作在家寒食看,村歌社舞更风流。” |
踢良秃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