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格不吐的成语故事


格格不吐

拼音gé gé bù tǔ

基本解释谓有所格碍,不能尽情论述。

出处清·何焯《义门读书记·元丰类稿》:“《上欧阳舍人书》文弱而碎,其论事又格格不吐,此少作故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格格不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格格不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二八佳人 宋·苏轼《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》诗:“二八佳人细马驮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
呼卢喝雉 宋·陆游《风顺舟行甚疾戏书》诗:“呼卢喝雉连暮夜,击兔伐狐穷岁年。”
目呆口咂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2回:“寨中这些兵卒,多是强盗出身,何曾看见如此礼物,见了个个目呆口咂,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。”
栋梁之才
乌鹊通巢 《隋书·郭隽传》:“家门雍睦,七叶共居,犬豕同乳,乌鹊通巢,时人以为义感之应。”
卑己自牧 郭沫若《再谈郁达夫》:“鲁迅的韧,闻一多的刚,郁达夫的卑己自牧,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。”
志大量小 宋·苏轼《贾谊论》:“贾生志大而量小,才有余而识不足也。”
应节合拍 韦君宜《似水流年·一个炼铁厂的历史》:“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,应节合拍。”
强本弱枝 《梁书·张缵传》:“所以居宗振末,强本弱枝,闻古今之通制,历盛衰而不移。”
诡变多端 宋 苏辙《论吕惠卿》:“怀张汤之辩诈,兼卢杞之奸凶,诡变多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