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
基本解释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
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一窍不通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一窍不通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 元 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,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。” |
自取灭亡 | 《阴符经》下卷:“沉水入火,自取灭亡。” |
名公巨人 | 唐·韩愈《徐偃王庙碑》:“自秦至今,名公巨人,继迹史书。” |
哀毁瘠立 | 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 补辑》:“(崔浑)丁母艰,勺饮不入口,哀毁瘠立。” |
咄嗟之间 | 梁启超《管子传》第六章:“夫以区区五千万人之日本,而咄嗟之间,可以出能战之兵数十万。” |
雪耻报仇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若先王之报怨雪耻。” |
增砖添瓦 | |
喊冤叫屈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金桂将桌椅杯盏尽行打翻,那宝蟾只管喊冤叫屈,哪里理会他?” |
变征之声 | |
坚瓠无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