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无留牍的成语故事

拼音àn wú liú dú
基本解释案:狭长的桌子;牍:公文。桌上没有积压的公文。形容办理公务及时。
出处清 朱彝尊《商丘宋氏家乘》序:“一十七年,国奢示之以俭,事烦行之以简,月要岁会,久而案无留牍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案无留牍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案无留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贫如洗 | 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楔子:“小生一贫如洗,流落在这楚州居住。” |
姚黄魏紫 | 宋·欧阳修《绿竹堂独饮》诗:“姚黄魏紫开次第,不觉成恨俱零凋。” |
因果不爽 | |
腹有鳞甲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》:“孝起前临至吴,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,乡党以为不可近。” |
东窗事犯 | 元·孔文卿《东窗事犯》第二折:“吾乃地藏神,化为呆行者,在灵隐寺中,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。” |
坐贾行商 | 宋·范成大《题南塘客舍》:“君看坐贾行商辈,谁复从容唱渭城。” |
衣锦之荣 | 《周书·令狐整传》:“然公门之内,须有衣锦之荣。” |
指腹裁襟 |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硬拷》:“我女已亡故三年,不说道纳采下茶,便是指腹裁襟,一些没有。” |
横祸非灾 | 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三折:“只为那当年认了个不良贼,送的俺一家儿横祸非灾。” |
掳掠奸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