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害就利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ì hài jiù lì
基本解释就:接近、走向。躲开有害的,接近有利的条件。
出处《吴子·图国第一》:“谋者,所以避害就利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避害就利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避害就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高步通衢 | 《石季龙载记上》:“朕闻良臣如猛兽,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,信矣哉!” |
男女平权 | 清·秋瑾《勉女权歌》:“男女平权天赋就,岂甘居牛后?” |
罗织构陷 | 《后汉书·顺帝纪》:“王圣等惧有后祸,遂与丰京其构陷太子,太子坐废为济阴王。” |
身无长物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对曰:' 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'” |
临崖失马 | 明·沈受先《三元记·错认》:“我且回程,又不是临崖失马,有何劳顿?” |
桑间之音 |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世浊则礼烦而乐淫,郑卫之声,桑间之音,此乱国之所好,衰德之所说。” |
一鳞一爪 | 唐·高仲武《中兴闲气集·苏涣》:“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,上广州李帅,其文意长于讽刺,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。” |
怕鬼有鬼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1回:“我最恶的是虫名,他偏要钻出来,真是‘怕鬼有鬼’。” |
龙肝豹胎 | 《晋书 潘尼传》:“厥肴伊何?龙肝豹胎。” |
远至迩安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恕思以明德,则令名载而行之,是以远至迩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