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


一鼓作气

拼音yī gǔ zuò qì

基本解释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鼓作气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鼓作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懦词怪说 清·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<洪范>洛书义》:“《易经大全》、《书经大全》言九圈十圈之河图洛书,懦词怪说布满篇章。”
回眸一笑 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
暗中倾轧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1回:“表面上卖个虚名,粉饰大局,其实暗中倾轧,入主出奴。”
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9回:“霁云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,怏怏的带马出城。”
仁言利溥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后汉光武二十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溥如此哉!”
蕤宾铁响 唐 段安节《乐府杂录 琵琶》:“武宗初,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……郊尝宿平泉别墅,值风清月朗,携琵琶于池上,弹《蕤宾调》……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,视之,乃一片方响,盖蕤宾铁也。以指拨精妙,律吕相应也。”
贻臭万年 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三:“桓玄子恒言‘不能流芳百世,亦当贻臭万年’,至今为书生骂端。”
表里相济 晋 桓温《辞参朝政疏》:“不有行者,谁捍牧圉,表里相济,实深实重。”
稀稀烂烂
持平而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