败兵折将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ài bīng zhé jiàng
基本解释折:损失。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。
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6回:“袁本初败兵折将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败兵折将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败兵折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灭绝人性 | 傅抱石《郑板桥文集前言》:“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,买通赃官,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。” |
切合实际 | 毛泽东《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》:“做一切工作,必须切合实际。” |
言行相符 | 南朝·梁简文帝《与刘孝仪令》:“言行相符,始终如一。” |
黄发台背 | 《诗经·鲁颂》:“黄发台背,寿胥与诚。” |
描龙绣凤 | 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七回:“不拘描龙绣凤,样样皆精;琴棋书画,般般都会。” |
节用厚生 | 唐·杨炯《梓州官僚赞·参军中山张曼伯赞》:“谦谦曼伯,不逾规矩,节用厚生,保家之主。” |
挑三豁四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57回:“我们这个搅家不良,挑三豁四,丈二长的舌头,谁家着的他罢?” |
微言大谊 | 清·魏源《<书古微>序》:“所以发明西汉《尚书》今、古文之微言大谊,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。” |
政荒民弊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规箴》:“君贤臣忠,国之盛也;父慈子孝,家之盛也。今政荒民弊,覆亡是惧,臣何敢言盛。” |
羣口铄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