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面目的成语故事


庐山面目

拼音lú shān miàn mù

基本解释庐山:山名,在江西省九江市南。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

出处清 段雪亭《<聊斋志异>遗稿例言》:“苟非自作聪明,即欲省其铅槧,致令庐山面目,渐失其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庐山面目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庐山面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愁红怨绿 宋·范成大《窗前木芙蓉》诗:“更凭青女留连得,未作愁红怨绿看。”
民惟邦本 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皇祖有训,民可近不可下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
知情达理 菡子《致江幼农》: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,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。”
沐猴而冠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
弃之如敝屐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蹝(屣)也。”
电卷风驰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飞电马,追风马,跨上时电卷风驰。”
饰非文过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顺非而泽,不听而诛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谓人有坚为辩言,不以诚质,学于非道,虽博无用,饰非文过,辞语顺泽,不听教命……”
冤孽症候
七返灵砂
难以为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