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抒胸臆的成语故事


直抒胸臆

拼音zhí shū xiōng yì

基本解释谓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。

出处明·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第十回:“杜公七律,正以其负力之大,寄悰之深,能直抒胸臆,广酬事物之变而无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直抒胸臆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直抒胸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接二连三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9回:“家中事情接二连三,也无暇及此。”
延颈企踵 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海外遐方,信延颈企踵,四面内向,喁喁如也。”
龙翔凤跃 宋·苏轼《告文宣王文》:“诡然如龙翔凤跃。纯乎玉振而金声。”
一箪一瓢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
恶贯祸盈 唐 崔融《谏税关市疏》:“独有默啜,假息孤恩,恶贯祸盈,覆亡不暇。”
云迷雾锁 元·无名氏《朱砂担》第二折:“巴的到绿杨渡口,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。”
同生共死 《隋书·郑译传》:“郑译与朕同生共死,间关危难,兴言急此,何日忘之。”
冲锋陷锐 清·王韬《瓮牖馀谈·张秉中事》:“前队二千人皆用洋枪,冲锋陷锐,发无不中,号之曰:‘此张家背嵬军也。’”
唾地成文 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有“唾地成文”一目,赞李贺云:“有人谒李贺,见其久而不言,唾地者三,俄而成文三篇。”
自知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