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发杜门的成语故事


剪发杜门

拼音jiǎn fà dù mén

基本解释剪发:剪掉头发,指削发为僧。杜门:闭门。剪发为僧,闭门不出。

出处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由是以之,则今之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,而又有剪发杜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,其辱人贱行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?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剪发杜门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剪发杜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辞喻横生 汉·王充《论衡·物势篇》:“亦或辩口利舌,辞喻横生为胜,或诎弱缀帢。”
理所当然 隋 王通《文中子 魏相篇》:“非辩也,理当然耳。”
一齐众楚 明·王守仁《与辰中诸生书》:“绝学之馀,求道者少,一齐众楚,最易摇夺。”
神魂撩乱 宋·杨泽民《夜游宫》:“致得心肠转。教令得神魂撩乱。”
不教而诛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故不教而诛,则刑繁而邪不胜,教而不诛,则奸民不惩。”
无形之罪 《隋书·炀帝纪》:“绩著经纶,或恶其直道,或忿其正议,求其无形之罪,加以刎颈之诛。”
毛骨森竦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九回:“想起方才路上光景,不觉毛骨森竦。”
中立不倚 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故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;中立而不倚,强哉矫。”
棚车鼓笛
斧凿痕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