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虎藏龙的成语故事


卧虎藏龙

拼音wò hǔ cáng lóng

基本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,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。

出处北周·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》诗:“暗石疑藏虎,盘根似卧龙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卧虎藏龙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卧虎藏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光彩夺目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玉台翠树,光彩夺目。”
装聋作哑 元 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装聋作哑?”
无耻之徒
傍花随柳 宋 程颢《偶成》:“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。”
哑然失笑 汉 赵晔《吴赵春秋 赵王元余外传》:“禹乃哑然而笑。”
啧有烦言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四年》:“会同难,啧有烦言,莫之治也。”
恶言泼语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3回:“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,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,不肯恶言泼语,伤犯那些众人。”
抓破脸皮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娘儿们也不行》:“虽说娘儿们打起仗来不用机关枪,然而动不动就抓破脸皮也就不得了。”
秦楼楚馆 元 张国宾《薛仁贵》第三折:“不甫能待的孩儿成立起,把爹娘不同个天和地,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,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。”
鲁灵光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