蹀躞不下的成语故事


蹀躞不下

拼音dié xiè bù xià

基本解释谓心里忐忑不安,不能放心。

出处《警世通言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》:“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,心中好生不快活。自思量道:‘皆由我之过,送了他青春一命。’日逐蹀躞不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蹀躞不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蹀躞不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莫名其妙 清 宣鼎《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》:“及进西瓜汤,饮兰雪茶,莫名其妙。”
伏低做小 元 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二折:“他立下功劳,怎肯伏低做小。”
拔帜易帜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鲸波鼍浪 清·王韬《西人重日轻华》:“逮至明代,欧洲诸国日强,精于驾舟,不惮远涉,往往于鲸波鼍浪中探测新地,以为通商互市之区。”
目光如镜 宋·邹应龙《鹧鸪天》:“生日到,转精神。目光如镜步如云。年年长侍华堂宴,子子孙孙孙又孙。”
洞房花烛 北周 庾信《和咏舞》诗:“洞房花烛明,燕余双舞轻。”
豪言壮语 茅盾《老兵的希望》:“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,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,感人极深。”
危言核论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林宗虽善人伦,而不为危言核论,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。”
含仁怀义 汉·刘向《说苑·辨物》:“故麒麟麕首牛尾,圆顶一角,含仁怀义。”
随手拈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