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毫不取的成语故事


一毫不取

拼音yī háo bù qǔ

基本解释一毫:一根毫毛,比喻极小的事物。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。形容为人廉洁,不沾便宜。

出处宋·洪迈《容斋三笔·贤士隐居者》:“周日章,信州永丰人。操行介洁……非其义一毫不取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毫不取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毫不取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出将入相 北魏《元英墓志》:“出将入相,朝望攸居。”
醋坛子 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三章:“倘她打翻醋坛子,可就要砸锅了。”
熙熙融融 梁启超《劫灰梦 独啸》:“今值大难已平,回銮已达,满目熙熙融融,又是一番新气象了。”
郁肉漏脯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良规》:“渴者之资口于云日之酒,饥者之取饱于郁肉漏脯也。”
衣冠济济 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12出:“自来不识恁底,平日我衣冠济济。”
早韭晚菘 《南史·周颙传》:“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,颙曰:‘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。’”
乘兴而来 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人问其故,徽之曰:‘本乘兴而来,兴尽而反,何心见安道邪?’”
奔放不羁
高絙百尺
岩墙之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