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营下寨的成语故事


安营下寨

拼音ān yíng xià zhài

基本解释安:安置;营:营房;寨:防守用的栅栏。指军队驻扎下来。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。
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众诸侯亦陆续皆至,各自安营下寨,连接二百余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安营下寨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安营下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明升暗降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就是再添一千个都老爷,也抵不上两个监督、一个织造的好:这叫做‘明升暗降’。”
抽梁换柱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1回:“我不会说笑话,只好行个抽梁换柱小令。”
置于死地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篇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而后生。”
敬终慎始 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事君慎始而敬终。”
穷通皆命 元·马致远《残曲·女冠子》:“若论才艺,仲尼年少,便合封侯,穷通皆命也。”
权豪势要 元·宫天挺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只随朝小小的职名,被这大官人家子弟都占去了,赤紧的又有权豪势要之家,三座衙门,把的水泄不通。”
深耕易耨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施仁政于民,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。”
操觚染翰 宋 无名氏《灯下闲谈 梦与神交》:“松拜而更之,乃操觚染翰;表成,呈于王。”
蒸骨验尸
群起攻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