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唱臣和的成语故事


君唱臣和

拼音jūn chàng chén hè

基本解释唱:歌唱,吟咏;和:应和。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。

出处《晏子外编》:“君唱臣和,教之隆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君唱臣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君唱臣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有志者事竟成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耿渰传》:“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,常以为落落难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”
智昏菽麦 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朝秀晨终,龟鹤千岁,年之殊也。闻言如响,智昏菽麦,神之辨也。”
日许多时 宋·石孝友《声声慢》词:“花前月下,好景良辰,厮守日许多时。”
鱼米乡 《洪湖赤卫队》第三场:“人人都说天堂美,怎比我洪湖鱼米乡。”
皓齿明眸 唐 杜甫《哀江头》诗:“明眸皓齿今安在,血污游魂归不得。”
无与比伦 宋·王禹偁《西京谢上表》:“永宫宠遇,无与比伦。”
发奸摘隐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再说陆公在任,公文不要,爱民如子,况又发奸摘隐,剔清利弊。”
极目四望 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人在室中,极目四望,则见城堡。”
驷马莫追 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十八回:“常泰道:‘大丈夫一言既出,驷马莫追,岂有变更!’”
遮遮捂捂